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全球性问题,对气候变化进行科学、准确的监测十分必要。与传统的气象观测相比,卫星遥感在气候变化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实现全球尺度、高时空分辨率、全天候的观测,全面地了解全球的气象要素、大气成分、植被特征、海洋环境、冰雪覆盖等信息。
自 1960 年 4 月 1 日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成功发射,迄今全球共发射了近百颗气象卫星,提供了多种气候评估关键参数产品。其中风云气象卫星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已发射两代四型共 21 颗,也已积累长时间序列的卫星观测资料和产品。多要素的卫星遥感观测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更好地支持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工作。
为及时掌握逐年全球气候特点及其变化情况,中国气象局组织编写了《卫星遥感全球气候变化监测公报(2023 年)》,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客观反映了全球的二氧化碳、甲烷、陆地植被和海洋净初级生产力、全球海洋水体颗粒有机碳、南北极海冰、海温、大气温度、降水、射出长波辐射和全球干旱等方面的变化趋势及最新观测信息。
《卫星遥感全球气候变化监测公报(2023 年)》编制得到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和综合观测司的指导和大力支持,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对该年报提出了宝贵意见。
上述报告内容和相关数据集产品均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公众可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门户网站、风云卫星遥感数据服务网站获取。